过度放纵?茫然若失?应对“后高考心理”,专家为你支招_世界时快讯

来源: 丽水网 2023-06-13 09:37:36
2023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在等成绩录取、填志愿这段时间里,很多考生反而会感觉越来越紧张不安。长期的备考和紧张的高考之后,考生的各种心理需求在考试后一段时间会出现“井喷”现象,情绪也会产生巨大的波动。一些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考后综合征”,感觉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或者因过度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在这个阶段,关注“后高考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马三雅介绍,根据临床经验,考生高考后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放纵。学生在备战高考时,心理能量消耗巨大,内心积累了不少负面情绪,却被紧张的节奏掩盖和压抑,都想等到高考结束后“解脱”。有的学生会认为寒窗苦读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放下学习了,让自己进入彻底放松状态:有人连睡几天几夜、有人暴饮暴食、有人熬夜追剧、有人通宵打游戏。

情绪焦虑。很多考生的焦虑会从考前一直持续到考后和放榜前。担心自己发挥失常,担心自己不能考入理想的院校,担心辜负家人的期望,整天被挫败感裹挟,不仅会造成情绪不稳定,甚至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口干、心慌、出汗、尿频、尿急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抑郁情绪。考生在考试后常常感觉自己没发挥好,从而产生“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他们一般回绝与人交往,害怕别人的对比,不停地回忆考试过程,反复咀嚼失败和痛苦的情绪体验,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悲观自责。

出现认知偏差。有的考生可能因为付出努力了却不一定有回报而陷入非黑即白思想,觉得高考失败意味着人生的失败,错误地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对自我完全否定,认为自己的人生完全输了,觉得自身没有价值。

“对于考生来说,高考刚结束的这段时间,是他们人生中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我建议家长积极采取行动,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阶段。”马三雅认为,考生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用心陪伴,适度关怀”。作为家长,一定要发挥好“避风港”作用。孩子突然陷入封闭状态,很可能是因为其对考试的自我判断是负面的,不敢面对。此时,可以先给孩子一段自我消化的时间,但应注意他的变化和反应,要给孩子积极回应,不过分渲染考试结果对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影响,多陪伴在孩子身边,多陪他们参加一些喜欢的运动或一起旅行。

同时,家长要把握“正常节奏”,管理好自身情绪,尤其要保持自身心情愉悦,不夸大紧张氛围,以良好的情绪状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作息表,合理安排睡眠以及娱乐时间。若是孩子在考前感觉疲劳、精神压力大的话,建议妥善弥补睡眠,增加休息。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应在孩子面前展现积极生活的态度。家长要协助孩子梳理未来发展规划;和孩子聊聊兴趣,聊聊理想的大学以及专业期望方向;分享自己当年高考以及人生重要关头或艰难时期的经历,让孩子明白来日方长,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是一种状态,应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引导孩子积极面对未来生活。带领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如义工、志愿者等,以增加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当然,解铃还须系铃人,要克服‘考后综合征’,离不开考生自身的认识和行动。”马三雅建议,面对这些心理问题,考生要多“肯定自己”,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作为考生,有消极的认知预期是因为对考试成绩的预期和当前成绩尚不确定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这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应该积极去看待、去接受、去相信,如果面对考试的一切,都告诉自己说“不要紧张”,那么我们的潜意识,大脑会下意识地记住“紧张”,要多跟自己说“没关系,我可以”,大脑自然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指导行动。

与此同时,考生要做到顺其自然,专注当下。如果焦虑的情绪引起一些过度的反应,比如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些事情,出现失眠或茶饭不思、反复查询答案等,就需要主动地做一些调整。其实,很多焦虑来自担心很多还未发生的事情,却恰恰忘记现在踏踏实实的每一步才是走向未来的唯一途径,转移自己对于考试的各种联想,可以多参加兴趣爱好活动,如画画、乐器、旅游、游泳等等。同时通过深呼吸、放松肌肉(眼保健操或用拇指和食指提捏后颈部)、正念练习等做到循序调适。

除此之外,考生还要学会适当地倾诉,直接表达也是缓解焦虑调节情绪很好的办法。如果有紧张情绪,可以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它外化出来,比如写下来、画出来;也可以找你信任的人,如好朋友、父母、老师进行倾诉。

最后,马三雅提醒,考后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在认知上懂得用积极应对代替“我不行”的消极否定;在情绪上维持适当的压力而不过分焦虑;在行为上能合理规划而非放纵无度。如果以上建议都无法帮助考生缓解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寻求专业帮助。

作者:记者 吴启珍 通讯员 马志春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